索 引 號 | 640381015/2023-00087 | 發文時間 | 2023-07-10 |
發布機構 | 青銅峽市農業農村局 | 文 號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有效性 | 有效 |
標 題: | 關于印發《2023年青銅峽市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
局屬各單位:
《2023年青銅峽市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實施方案》已經農業農村局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按照項目內容開展工作。
附件:2023年青銅峽市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實施方案
青銅峽市農業農村局
2023年7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自治區、吳忠市黨委農村工作會議、一號文件關于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的部署要求,培養與產業需求相適應、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扎實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按照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關于下達2023年第二批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支農項目計劃的通知》(寧農(計)發〔2023〕18號)、《2023年寧夏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實施方案》和《2023年吳忠市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建設農業強國戰略部署,聚焦全面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堅持生產技術技能、產業發展能力、農民素質素養協同提升,以培育質量效果提升為關鍵,以選育用和促就業一體化培育為路徑,引進培育與就地培養并重,培訓與教育并舉,整體提高農民現代農業理念、文化科技素質和生產經營管理技能,夯實穩糧擴油人才支撐,加快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亟需的高素質農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聚焦我市支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全面加強農民素質素養提升,推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全年計劃培育高素質農民220人,其中: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60人、專業生產型110人、技能服務型50人。
三、重點任務
(一)提高生產技術技能。圍繞“兩穩兩擴兩提”的總要求,優先保障糧食、大豆和油料生產的培育需求。我市要立足主要糧食作物遴選培訓對象。緊密銜接生產技術技能要求確定培訓內容,實施分品種組班、分技術授課、分階段培訓。緊扣農時,圍繞作物生產全過程全周期開展培訓,突出良種選購及制種、關鍵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耕地保護建設等內容。強化在田間地頭實踐實訓,用好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切實提升農民實操水平。
(二)提高產業發展能力。堅持選育用一體化的育人導向,統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要求和農民培訓學習需求,以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圍繞各地主導特色產業組織培育。重點培育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社會化服務專業人員、返鄉創業創新人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等,分層分類實施培育。聚焦“六特”產業發展能力提升,重點圍繞生產組織、主體管理、智慧農業、市場冷鏈、信貸融資、風險防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等,開展全產業鏈技能培訓。倡導運用案例教學法,可根據需要開展組織農民異地學習先進典型。
(三)提升農民素質素養。面向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象全面開設綜合素質素養課程。培訓內容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涉農法律法規、農業農村政策,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防災減災,金融信貸保險,鄉村規劃建設、鄉風文明、農耕文化等領域基礎知識。市、縣兩級高素質農民培育主管部門要參照農業農村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制定的綜合素養課程體系,嚴格審核把關本級綜合素養類培訓教材,優先選用農業農村部“十四五”規劃教材。
四、專項行動
圍繞聚焦大豆玉米提單產、肉菜產業發展、機械化生產、產業經營管理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五個專項行動”。
(一)大豆單產提升培訓行動。繼續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專項培訓,重點圍繞品種、農藝、農機結合,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圍繞高產高質和良法良機,開展專業生產型培訓50人,由市農業技術和農機化推廣服務中心落實培訓任務。
(二)玉米單產提升培訓行動。面向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從事專業農業生產人員,分品種組班、分技術授課、分階段開展玉米綠色高產技術模式應用、高產優質耐密品種等專業生產型培訓60人,由市農業技術和農機化推廣服務中心落實培訓任務。
(三)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青銅峽市作為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專業農機手、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帶頭人為對象,聚焦大豆、玉米、水稻、小麥等主要糧油作物耕種管收機械化作業環節,圍繞玉米高質量機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械化種植、保護性耕作、高效飛防植保、機收減損等重要機械化技術,開展實操實訓和作業演練,提高機手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促進農機作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助力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培訓50人,由市農業技術和農機化推廣服務中心落實培訓任務。
(四)重點區域產業帶頭人培訓行動。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肉牛羊產業發展能力提升,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組織、農產品加工、主體管理、智慧農業、市場冷鏈、信貸融資、風險防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等,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培訓60人,由市畜牧和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落實培訓任務。
(五)農民素質素養提升試點行動。以行政村為單位,面向小農戶開展素質素養提升試點培訓。確定葉盛鎮蔣灘村、小壩鎮新林村、大壩鎮利民村和瞿靖鎮蔣頂村4個試點村,每個試點村舉辦5個班、共舉辦20個班,每個班補助1800元。培訓時長為半天至一天,培訓內容為綜合素質素養課程。承擔試點的行政村設置一名聯絡員,負責組織培訓對象、組織現場培訓等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管理。嚴格落實《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落實落細“三大重點任務”和“五個專項行動”及相關專題培訓任務,嚴格審核開班計劃和培育對象,落實“第一課”制度。制定培育工作方案,細化任務舉措,落實責任要求,強化培育各環節組織管理,開展全流程監督,統籌各方力量抓好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后續跟蹤服務,提高參訓農民滿意度。及時總結推廣成功模式,樹立示范標桿,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培育目標任務。
(二)實施精準培育。強化對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統籌謀劃,扎實做好需求摸底調研工作。要圍繞生產技術技能提高、產業發展能力提升兩條培育主線,切實掌握糧食、大豆和肉菜生產經營者需求,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溝通,優先遴選參訓意愿強烈的農民,做到培育供給與需求有效匹配。遴選經過認定的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縣級農民教育培訓基地、農民田間學校和農村實用人才基地承擔培育任務,吸納農技推廣機構、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院校、參與承擔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用好科技、教育資源,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農技推廣人員、農業生產主體及涉農經營服務主體專業人員納入師資隊伍,服務農民綜合素質和產業發展能力提升。
(三)嚴格培訓標準。依托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寧農科教云平臺、老刀學霸APP等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培訓,提高農民自主學習能力。經營管理型高素質農民培育,年度線下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8天(64學時),線上培訓時間不少于24學時,跟蹤服務不少于3次,人均補助標準區內3800元;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高素質農民培育,年度線下培訓時間不少于7天(56學時),線上培訓時間不少于8學時,后續跟蹤服務不少于3次,人均補助標準2800元。農民素質素養提升試點行動按照試點村每班次1800元予以補助。高素質農民培育資金主要用于支付需求調查、線上線下培訓、實踐實訓、跟蹤監測等與培育工作相關的費用。包括:課堂教學、實訓實操、現場觀摩、交流學習等培訓環節產生的住宿費、伙食費、場地費、交通費、講課費、資料費、宣傳費、教材編印、保險費、現場指導教學費、實訓耗材、班級管理、防疫等相關費用,以及線上培訓服務、視頻課程制作、摸底調研、培訓對象及實訓基地遴選、后續跟蹤服務、延伸服務、信息化手段、典型宣傳和推介、績效考核等環節的費用支出。培育資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設、購置固定資產等支出,不得列支招投標費用。嚴禁以現金或實物形式直接分發給培訓學員。春耕春管、三夏、防災減損等應急性培訓,優先委托農廣校、農技推廣機構承辦,實行先培訓后支付。培育機構須與承擔其任務的實訓基地明確合作關系,并向實訓基地支付場地耗材、實訓師資等切實發生的相關費用。農民素質素養提升試點行動的班次可按規定列支課酬、資料費等與培訓直接相關的費用,不得列支食宿費用。
(四)提升培育質量。優化課程設計,建立設置綜合素養課、專業能力課、能力拓展課模塊化課程體系。綜合素養課程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思想政治建設、各級“一號文件”精神、“三農”政策、涉農法規、文化素養等內容逢班必講,專業能力課緊緊圍繞穩產保供制約技術瓶頸、發展前沿等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因地因人設置,能力拓展課圍繞訓中訓后提升實踐實操能力設計,綜合運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和線上學習等培育形式,改進培育形式,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要確保優質教學資源進課堂,確保授課教師專業領域與授課主題相符,鼓勵采取參與式教學方式?,F場教學根據不同培訓主題和對象設計教學路線,選用產業相近、發展領先的基地或場所,組織學員現場觀摩、實地體驗、動手操作、現場交流、模擬教學、孵化指導。利用寧農科教云平臺,健全完善培訓班教學管理、班級管理、學員管理、檔案管理等制度,做好培訓信息管理系統數據錄入,完善培訓線上組織流程,實現培訓班次和學員信息全部上網,培訓全程可追溯。
(五)嚴格監督考核。依托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和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開展項目管理,依托全國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開展培育機構、基地和師資標星工作,依托農業農村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開展培育機構質量抽查,強化高素質農民培育績效管理。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辦:青銅峽市人民政府 承辦:青銅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青銅峽市網絡和信息化辦公室????
寧ICP備17001306號????網站標識碼:6403810007????寧公網安備64038102000023號